孟开平无法形容当时的滋味,仿佛心中疯狂蔓延燃烧的烈火终于烧至了尽。天边的斜风细雨柔柔压来,不懈地与之抵抗纠缠,最终,心原上的苍茫大地余烬成灰,他再也提不起分毫杀意。
此刻,孟开平一朴素衫,挽袖替他递了双筷,倒真似小友邀约忘年一般客气:“好酒不怕巷,佳肴岂嫌桌案陋?这摊虽不起,却传了叁代人了。论味,绝不逊于那烟雨楼叁十文一碗的‘金馄饨’。”
孟开平素来不喜跟如此曲折宛转之人打,但刘基所言,却当真恰好戳中了他的心思。他扯了扯角,复又从院中绕回厅,只见袁复的伤已然包扎好了,而王莲芳正絮絮叮嘱他些什么。
有什么好叙的,多半是同他算旧账罢?
宋濂一贯是个严师,齐暄听了,立时询:“那刘先生可否与我一?”
于是顺理成章地,齐暄与孟开平依依告别,还许诺过两日再去府上寻他。刘基也将离去,然而临走前却朝孟开平拱手:“元帅予在的文集已然编好大半了,待元帅回返京,应当便可见到成稿。至于元帅挂念的那人……”
“……元帅您少时也是知贫病之苦的,师小她力主修建养济院与善药局便是为此。今日,没了我这一风烛残年的老叟并不可怜,只可怜天稚心。我死后,还望元帅您莫要再迁怒于旁人,更要延续师小的仁政之德。须知得民心者,必得天。”
她了解他的世与经历,承受他的愤恨与怨怼,明白他的压抑与不甘。多可笑啊。他还愚蠢地以为掌握权力就可以摆脱卑劣低贱、任人摆布的过往,其实不论他闯得再远,都没有闯过多年前母亲病逝的那个秋日黄昏。
“甚好甚好!”齐暄毕竟年岁尚小,早盼着塾中休沐了,闻言岂有不应之理:“爹娘未必得空,有刘先生您一前往,他们也定然放心!”
他顿了顿,意有所指:“王太医急着回徽州,最多再于应天停留十余日。元帅日后怕是难见他了,若有言,还是早些代为好。”
孟开平先是向袁复示意,随后转向王莲芳:“既然无事了,不知王太医可愿赏脸一叙?”
直到听了这番话,他才恍然发觉原来师杭是那么地了解他。他向来以为自己对她了如指掌,可事实竟是,他本看不透她,反倒是师杭已经将他看得清楚见底——
这王莲芳还能说什么呢?他别无选择,只能认命似地提起药匣跟着孟开平去了。他原以为孟开平要领他去虎狼巢,没想到这人兜来绕去竟绕去了秦淮河附近的闹街市,而后又在小巷拐角寻了家馄饨摊落座。
“元帅还有何吩咐?”他小心翼翼,犹疑问。
,所以只能逃避着麻痹自己。
“那咱们便如此说定了。”刘基抚了抚髯,笑眯眯:“不过先得告知宋濂才好,你若瞒着他去撒野,节后说不准还要挨板。”
自古以来,十里秦淮盛不衰。河岸两边的好去不计其数,这人却连酒楼都舍不得请他去,真是抠死得了……王莲芳暗自腹诽,因拿不准这家伙要叙什么旧,脆先在背地里痛快骂了孟开平八百回。直到小二将两大碗气腾腾、葱香四溢的鲜馄饨端了上来,他的怨气才被骤然截断。
烟雨楼之味价贵,王莲芳早有耳闻,于是他便顺着孟开平的话接过筷尝了一,没想到果真极好吃。他年纪大了,不喜过于荤腥,用这个刚好。
“……”
“尝尝罢。”
“……我愿天地炉,先从冻馁均。自然六合,少闻贫病人。”
那时,夕的光越过窗棂,投映在孟开平瘦窄孱弱的背上,一大片挥之不去的影牢牢拢住了他。年幼无知的他以为那仅仅只是一瞬,没想到那片影往后竟足足覆沉了他十六年人生。
王莲芳这厢劳神劳力半晌,好容易松泛来,侧首却见那活阎王竟去又折返,正不远不近地盯着他,当即吓一冷汗。
“……孟叔?”
孟开平知王莲芳这说辞都是师杭教给他的,可知又如何?他对此明明白白,却无能为力。
齐暄的呼喊使得孟开平收回思绪,不知何时,刘基也来到了二人侧。他瞧了孟开平的神,知晓后者心不在此,思忖片刻后便同齐暄熟络:“大公,明日便是端午了。难得佳节,不如明日同在去玄武湖畔游玩一番,与民共庆如何?”
“哟,孟公,您倒许久不来了!”一旁的小二这会儿突然凑了上来,极:“方才光顾着抹桌,竟没瞧见您!怎么,今儿是带令尊来……”
本章尚未读完,请击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刘基呵呵一笑,自然应。
思及此,王莲芳立时就想回绝,然而孟开平却幽幽继续:“若是不愿,便是瞧不上我了?”
说罢,刘基又是一礼,潇洒去也。
其实当日抓到王莲芳,他本想杀之以愤的。可偏偏那个女人太懂得如何拿他了,她早将一切都算准了。
小儿细细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