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载APP

第283章(1/1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等我将来退休了,也配个检测系统去捞鱼,怎么样?

负责科考系统的几位同事默默瞅了林叙一眼:这都是远洋鱼类。

你的要求很简单,用不着配个复杂的系统,简单点的就行。

林叙好奇道:什么简单的系统?

鱼竿。对方一本正经道,一根鱼竿就能实现。

林叙:我不配吃金枪鱼和鱿鱼吗?

知不知道这些系统要花多少钱?对方直接把林叙赶了出去,别看了,看了你也不懂。

林叙:

可以说,在这艘船配置的科考系统里,林叙唯一能看懂的就是绞车系统,它觉得这个原理和之前的猎雷艇有点相似,都用t了绞这个字。

总而言之,科考船林叙只是去围观了一圈,这些船的科学元素更充沛一些,几乎都是给各大研究所和相关研发机构使用的,因而它的研发和建造通常都不是船厂以一己之力进行的,而是相关研究机构和船厂方面一起合作建造的。

这些科考船的技术性相当强,林叙自认属于有技术的那类船厂员工,却无法跟上这类船舶的技术。

厂里也没有要林叙参与这类型船舶建造的意思。

偷看了一段时间后,林叙继续回归本业,还是造集装箱船、散货船和油船。

南江厂的散货船发展可谓十分迅速,继巴拿马型散货船之后,厂里相继研发了几类多用途货船,船东也遍布世界各地。

同样地,厂里的自主研发能力也一年比一年强,原先是自主设计 使用国外专利产品居多,而现在,不仅是设计本身,建造散货船所需要的材料和设施也在逐步实现国产化。

原本南江号就一直在不断升级,而到了现在,随着设计的不断优化,南江号散货船新一代的油耗等各项指标都变得更具经济性。

造船业本身也是污染行业,而船舶的运行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污染,眼下,南江厂有合作的海外船东都在考虑船舶的经济指标,南江厂重视环保和低能耗,产品自然更受海外厂家的欢迎。

这几年,林叙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lpg船和lng船上,毕竟lng船是明珠,建造难度相当高,当他主导的一艘艘lng船被成功建造出来时,林叙内心会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满足感。

然而,在他并未意识到的情况下,散货船已经在不断向前迈进了。

咱们厂果然哪里都很厉害啊。林叙感慨道。

我觉得,厉害的不止咱们厂,应该说,咱们华国的船舶行业都很厉害。

现在家家户户电视机几乎都配置了,看新闻的渠道也比以前多了许多,好多人看到报道,才知道南江厂完成了哪些哪些订单,海外的竞争对手也会不断渲染南江厂的造船实力,从而让人觉得南江厂是一个巨大的威胁。

这些报道给人的感觉是,南江厂,包括整个华国造船业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很厉害。

可只有他们这些南江厂的职工们才知道,不是一夜之间变厉害,而是循序渐进在一点点变厉害。

明明船厂的骨干还是他们这批人,只是他们从年轻变得年老了,明明国内造船行业的从业者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,在各个行业里,船厂工人的工资绝对不是最高的。

可他们却硬生生靠着这批人、靠着不够雄厚的基础发展了起来。

我们确实很了不起。

林叙某天给卫强打了个电话,卫强在电话里说的内容和陈辽表达的一模一样。

正因为亲眼见证过曾经的困境,对于现在造船业取得的成绩,他们才会觉得很惊奇。

一转眼,我们都老了。卫强感慨道,我说的是我自己,没说你,你还没老。

林叙:差不多差不多。

差太多了好吗?卫强叹了口气,要是我能早点读大学就好了,这样还能多干几年。

退休了又不是不能继续干。林叙道,你之前不是还和我说,想早早退休的吗?

你难道没有说过那种话?

这话一出,两人都沉默了。

大概是造lng船最没有头绪的那段时间,两人都在借可乐浇愁,并深深懊悔自己为什么想不开进了船舶业。

可船一造出来,两人立刻恢复了我还能再干一百年的架势。

陈辽徐军杨和林叙一间办公室,两人都听到了林叙话语中的熊熊气势,两人着实不懂林叙和卫强这种精神状态。

陈辽投给徐军杨一个表情:交大船舶系出来的,要理解。

徐军杨郑重点了点头:理解,非常理解。?

林叙一个眼刀飞了过来:说什么呢?

陈辽:张爱林就不这样。

林叙继续投以凶狠的眼神。
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)


章节目录